10
2019
-
12
11月18日,国家文物局和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**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其中明确提到“文物建筑上不得直接安装灯具搞‘亮化工程”。这是我国**次从文物**角度对文物建筑的夜景照明灯光提出详细的指导意见。
近日,钟鼓楼保管所召开专题会,研究文物消防**工作。
一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《国家文物局应急管理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**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对钟鼓楼进行**大检查,排查消防**隐患,确保文物**。
二是将钟鼓楼调整为夜间泛光照明模式,关闭木建筑本体照明设施,并开展**检查。三是邀请文保照明领域专家,结合钟鼓楼夜间照明系统使用期已到的实际,抓紧**夜间照明方案,尽快组织实施。
新规出台
文物、博物馆开放期间,每2小时防火巡查一次
国家文物局、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*《指导意见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《指导意见》重点强调要科学评估火灾风险,列出火灾风险隐患清单,加强制度建设;要严格生产生活用火,文物建筑用于宗教活动场所或者民居建筑等确需动用明火的,必须加强火源管理,指定**地点,采取有效防火措施,并由专人看管,做到人离火灭,非宗教活动场所的文物建筑保护范围内不得燃灯、烧纸、焚香;严格**用电,文物、博物馆单位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电气**检测维护,严格落实用电管理制度,文物建筑上不得直接安装灯具搞“亮化工程”,在文物建筑外安装灯具的要保持**距离;严格用火用电和易燃可燃物品管理,加强文物保护工程工地和大型活动消防措施等。
同时,文物、博物馆单位要严格检查整改火灾隐患,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防火检查,每日定期开展防火巡查。对社会开放期间,每2小时开展一次防火巡查,并强化夜间巡查。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要加强对本辖区内文物、博物馆单位的监督检查,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实施挂牌督办。
钟鼓楼
亮化工程背后的防御措施
西安钟鼓楼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,“钟鼓楼点亮工程主要采用的是投光、上面俯射光源等形式,轮廓光源和投光相结合,屋檐上主要采用了灯杯来进行轮廓勾勒。
钟鼓楼的消防目前是从人防、物防、技防三方面来进行立体防御。因为上面有照亮工程,有**电工24小时监护,尤其是晚上开启时,通宵都有电工在监护。平时每天都有日常检查。
钟鼓楼装得比较多、比较高科技的设施有烟感、光界面探测器、感温电缆等。此外还有微型消防站,配备有器材、服装、设备、人员等,主要作用是一旦发生应急、突发情况,在消防员到来之前可以进行初期扑救。”
小雁塔
本来准备亮化改造,目前项目已被叫停
西安博物院办公室负责人表示:“小雁塔和西安博物院原来的亮化急需提升改造。去年西安市准备投资对西安博物院和小雁塔的景观、绿化进行改造等,但政府招标采购完成后,年底说是过度亮化,项目被叫停了。现在几乎没有景观照亮,因为怕有隐患也一直没有开景观灯。
小雁塔毕竟也是地标性建筑,游客有需求,节日氛围营造也需要,夜游活动也有需求。但国家出了指导意见,肯定要按照规定来。到底该怎么做,有待主管部门领导来决定。现在我们的消防工作都按照规定在操作。”
相关新闻
服务热线 HOT-LINE

视频号

微信公众号